上線狀態:    住戶編號:
 的相簿
  的相簿 > 一畝水面能產5噸泥鰍
一畝水面能產5噸泥鰍

進入冬季,在贛榆縣的墩尚鎮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經過三個月飼養的泥鰍都要陸續起塘了。

  由於塘裏的泥鰍較多,捕撈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幾個人的隊伍,分幾次才能捕撈乾淨。

  記者:“一次這麼多人。”

  養殖戶 朱其金:“每次都這麼多人,網拉不動,裏邊魚多。”

  記者:“一網能拉多少?”

  養殖戶 朱其金:“2、3斤,天氣冷,拉的不多,鑽泥裏去了。”

  墩尚鎮的泥鰍採用高密度養殖。在兩畝的池塘中,不斷增加種苗投放密度,產品出塘量高,品質不受影響,這種養殖方法是當地的獨創。

  墩尚鎮黨委副書記 王桓起:“高密度養殖在其他地方很少,是我們這個地方的獨創,按照專家說法一個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們放了一倍多。”

  記者:“能下多少苗?”

  養殖戶 朱傳亮:“能下3噸到4噸。”


  記者 高潔:“我旁邊的池塘佔地兩畝,一般能出8千到一萬斤的成品泥鰍,也就是四、五噸。如果在行情好的時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這段時間,泥鰍價格賣到20多元一斤的時候,旁邊的這個大網一下去就能撈上來一輛高級小轎車。”

  墩尚鎮是著名的“泥鰍之鄉”,泥鰍出口占全國出口量的98%,養殖泥鰍是當地老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

  養殖戶 李海強:“有公的,有母的。”

  記者:“有公的,有母的,怎麼看?”

  養殖戶 李海強:“你看,黃的就是公的,這種就是母的。”

  記者:“母的大,長得胖。那種好吃?”

  養殖戶 李海強:“這種好吃。”

  墩尚鎮淡水資源豐富,水田裏、稻溝裏到處都有泥鰍生長。但以前這裡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養殖戶:“說吃了泥鰍嘴尖,這是農村一個傳說。”

  養殖戶 朱貴發:“誰也不願嘴尖對不對!”


  讓人們打破觀念的是這個叫喬宗禮的人。十幾年前,喬宗禮聽說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鰍,卻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開始做野生泥鰍販運的生意 。

  2002年喬宗禮無意中認識了南韓客商曹泂武,曹泂武來中國收購野生泥鰍苗,得知他想在山東投資泥鰍養殖場後,喬宗禮立刻邀請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為他心裏有一個想法。

  墩尚鎮泥鰍養殖協會會長 喬宗禮:“長期在一起,我們肯定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的東西,一個是南韓養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銷售價格、銷售時間等等。”

  在喬宗禮的極力引薦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資300多萬元在墩尚建了泥鰍養殖場。有人要養殖泥鰍,消息傳開,大家都覺得這是在開玩笑。

  喬宗禮:“都認為是開玩笑,養泥鰍誰養,我看著地不養,泥鰍哪有養的,遍地都是泥鰍。”

  當地老百姓哪知道就是這種他們吃了怕尖嘴的東西,在南韓卻是上等的食物,他們叫它“水中人參”。

  曹泂武:“泥鰍的營養價值和鰻魚不相上下,稱它“水中人參”並不為過。”

  南韓人口5000萬,每人平均年消費半斤泥鰍。目前泥鰍無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撈野生泥鰍苗進行馴化,近幾年南韓野生泥鰍資源逐漸匱乏,養殖量也逐年萎縮。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鎮豐富的野生泥鰍資源。

  曹泂武:“這兒對泥鰍來說,天時、地利都非常適合,主要是離南韓近,所以我選擇這兒。”

  曹泂武以3.5元/斤的價格向當地農民收購野生泥鰍苗進行養殖.由於本地泥鰍品質好,曹泂武養的泥鰍在南韓賣價很高,第一年他就賺了七、八百萬元。這個消息又一次在鎮裏炸開了鍋


  喬宗禮:“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錢的也養,沒錢的也開發,貸款借賬。

  2003年喬宗禮自己養了160畝泥鰍,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紛紛推搪養殖。2004年墩尚鎮的泥鰍養殖面積達3千畝,年出口泥鰍7千噸。目前,已經有9家企業可以直接出口南韓市場。

  記者:“人工養的和野生的泥鰍有什麼不一樣?”

  養殖戶 李海強:“肥,顏色也不一樣。”

  記者:“顏色怎麼不一樣?”

  養殖戶 李海強:“野生的是黑色的,這個是粉紅色的。”

  記者 高潔:“泥鰍從池塘裏打撈上來之後呢,會運到這樣的包裝廠,然後放在暫養池裏邊凈化,這樣做是為了去掉泥鰍身上的泥土和粘液,還有排空泥鰍的腸胃,經過12小時的凈化以後再裝箱出口。”

  記者:“這裡邊怎麼有黃色的呀?”

  工作人員:“放的是豆油。”

  記者:“放豆油幹嘛呀?”


  工作人員:“放豆油是為了泥鰍一放進去不起沫,沫起來魚不就悶死了嗎!”

  為提高產量,2005年,喬宗禮把160畝的種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噸增加為500噸,種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鰍會不會缺氧,喬宗禮的心裏也沒有底。

  喬宗禮:“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較好養,但是由於我們超高密度養殖,不可避免的要產生這樣那樣的疾病。”

  天冷時喬宗禮就打井水給泥鰍加溫,天熱的時用水沖降溫。2005年,泥鰍出塘700噸,比上年多賺了2、3百萬,2006年他又將投放量增加到600噸。

  喬宗禮的高密度養殖獲得了成功,養殖戶都開始增加密度提高產量。

  記者:“高密度養殖對泥鰍好不好?會不會影響泥鰍的品質?”

  養殖戶:“不影響。因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魚蝦不一樣,它不缺氧。”

  顏世回2006年養了三池泥鰍,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魚出塘時,當時的出口價是13元一斤,他卻一點也不著急賣。

  顏世書:“我打算不賣,我看市場上老百姓貨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價格會不會有什麼後跳,過了春節以後會不會上漲。”

  原來以前泥鰍銷售只有秋天一季,顏世回推遲了種苗投放時間,這樣他就可以錯過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鰍價格漲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錢,這時顏世回及時出貨,把握時機讓他一下子多賺了7、8萬元。


  顏世書:“當時出過秤,他們就付錢給我了,當時兩塘子將近18萬。”

  2006年,泥鰍出口由一季發展為全年銷售,出口價最高時達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鎮泥鰍養殖面積發展到1萬6千畝,32個村2700戶發展泥鰍養殖,出口創匯 9000萬美元,實現產值10億元。 。

關於這本相簿
  • 相片張數:0 張
  • 瀏覽次數:3 次
  • 收到回應:0 則
  • 相簿類型:自然觀察
  • 瀏覽權限:公開相簿
            幻燈片播放


 
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共 0 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