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狀態:    住戶編號:
 的相簿
  的相簿 > 泥鰍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
泥鰍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

發表時間:2012-09-30內容來源:達人生活常識分享   


泥鰍,俗稱泥狗,肉質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近年來,因水質污染和人為濫捕,泥鰍天然產量日趨下降,市場供需矛盾日漸突出,人工養殖已成為發展泥鰍產業的必然趨勢。


步驟/方法


泥鰍養殖池的改建


  應選擇水源豐富、水質清新、進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或利用現有的養魚池塘。每個養殖池塘的面積在3335平方米(5畝)左右,水深要求在55~65厘米之間,池埂高1~1.2米,頂寬1.5米左右,不滲漏。池塘要設置進排水系統,進水管為直徑80毫米的PVC管,由閥門控制。池塘另一端設排水管,埋在池底下1米處,以形成落差,利於排水。排水管通過套接彎頭連接直徑為160毫米的PVC管,豎立水中,露出水面40~50厘米,上半部分鉆有直徑為3毫米的小孔上百個,當水位高出50~60厘米時,即自動排水,實現控制水位的目的。池塘四周靠邊埋設防逃網,防逃網地下深埋60厘米,地上豎立100厘米,上有網綱,用毛竹支撐。每四個池塘配一口機井,裝有5.5千瓦水泵,每小時供水80立方米以上,實現微流水交換,這樣既保證瞭高溫季節的降溫需求,又保證池中不缺氧。


放養泥鰍


  放養前10天,清整鰍池,清除過多淤泥,檢查防逃圍網,堵塞漏洞,疏通進排水管道。因泥鰍適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環境中生長,故不能用生石灰清塘,可用濃度為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清塘。放養前4天加注新水,在向陽池邊施發酵好的雞糞或牛糞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100~150千克。泥鰍放養時間根據情況而定,一般在6月中旬,泥鰍大量上市時收購放養。泥鰍放養前用濃度為3%~4%的食鹽水浸泡4~5分鐘消毒。實行分級放養,放養密度:中鰍(每千克不超過90尾)每667平方米放養1000千克,小鰍(每千克300尾以內)每667平方米放養800千克,同池放養的泥鰍要求規格均勻、無病無傷。


水質調節


  養殖池水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通過施放有機肥,調節水色為黃綠色,透明度為30厘米左右,酸堿度為中性或弱酸性,保持微流水。若水質太瘦,透明度過高,要適當追施肥料。池水溫度保持在25~28℃,當水溫超過高限時馬上加注井水降溫,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


科學喂養


  投放泥鰍種苗5天後開始少量投餌,飼料以專用顆粒飼料為主,逐步誘食、馴化,當泥鰍對投餌形成條件反射時加大投餌量,逐步增加到泥鰍體重的3%~4%。泥鰍性貪食,喜歡夜間覓食,經過馴化可改為白天攝食。每天投餌4次,時間為上午6時、11時,下午14時、18時,投餌量分別占日投餌量的30%、20%、15%、35%。


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強巡塘,觀察泥鰍的活動情況、水質變化情況、泥鰍吃食情況、設施運轉情況等,並做好記錄。


  高溫季節保持微流水,每天注入新水,日交換量達10%以上。每天投餌時,觀察有無泥鰍逃到網外,檢查有無因田鼠嚼咬、操作不慎造成防逃網損壞等。經常用地籠在網外捕撈,根據捕撈量的多少,大體判斷漏洞所在位置,以便人工檢查、修復。


病害預防


  泥鰍的疾病應以防為主,隻要水質清新,泥鰍一般沒有病害。通過水質調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環境,泥鰍就會生長旺盛,抵抗力強。要盡量做到不用藥或少用藥,避免有關的藥物殘留,實現無公害標準化健康養殖和水產品質量安全。

關於這本相簿
  • 相片張數:0 張
  • 瀏覽次數:0 次
  • 收到回應:0 則
  • 相簿類型:自然觀察
  • 瀏覽權限:公開相簿
            幻燈片播放


 
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共 0 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