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狀態:    住戶編號:
 的相簿
  的相簿 > 看到筷子长银鱼莫惊莫慌
看到筷子长银鱼莫惊莫慌

银鱼曾经是千岛湖的特色鱼类,后因鱼类种群结构渐渐消亡。  最近,微博上盛传某地出现“塑料银鱼”,虽然传闻已被权威机构的鉴定击破,不过,对于这些“水中精灵”,人们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譬如:千岛湖曾经盛产银鱼,为啥现在不大吃得到了。  巧的是,这个季节也正好是太湖银鱼的捕捞季,现在的收购价比较便宜,在10元/斤左右,之后捕捞量减少,价格就会跟着涨。也就是说,现在吃银鱼,正是一年当中最新鲜、最实惠的时候。

  正当捕捞季,现在吃银鱼实惠

  “今年属于产量比较高的年份,跟去年差不多。”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太湖银鱼的产量达到2000吨,比前年增长了四成。

  为了防止过度捕捞,最近几年,太湖银鱼都是从9月1日开始捕捞,一直到11月底结束。因为银鱼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到了春天银鱼们会游到太湖边芦苇和水草茎上产卵,产卵后就会死去,每年的6~9 月份是银鱼生长黄金季节,水温适宜, 饵料生物丰富, 此时银鱼个头长得最快。

  进入捕捞季,收购价自然也就便宜,九十月份是捕捞量最大的时候,收购价在10元左右,之后捕捞量减少,价格会往上涨。现在吃银鱼,正是一年当中最好吃、最实惠的时候。

  别看小小的银鱼,竟有17种不同品种,而我国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 当然,最负盛名的当属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大银鱼、乔氏短吻银鱼、陈氏短吻银鱼和短吻间银鱼。平时我们吃的最多的主要是大银鱼和陈氏短吻银鱼两种,其中大银鱼的产量占比三分之二左右,短吻银鱼占比三分之一。

  肉眼辨识:这两种鱼的区别主要在于长度,据太湖渔业管委会最近做的一次测试,大银鱼平均体长9厘米,短吻银鱼平均体长近6厘米。如果有食客吃到十几厘米的银鱼也不必惊慌,这也是大银鱼,一般要长到十二月份产卵成熟时节才能达到最大,最大能长到18厘米,差不多有一根筷子那么长,这种躲过捕捞季的鱼被当地渔民戏称为“残鱼”。

  10年前,银鱼曾是千岛湖的特色鱼类,现已基本消失。“应该与千岛湖水质和库内鱼类种群结构等因素有关。”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假如一个封闭水域中大鱼过多,那小鱼的生存空间会被迅速挤压,导致种群渐渐消失。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有关渔业专家分析说:“银鱼的生长环境要求高,除了水质好,水草不能太多,还要有一定的浮游生物,因为银鱼是以浮游动物为食。”

  1991年,千岛湖成功移植太湖银鱼,到1994年第一年开捕的时候达到50吨,以后产量逐年上升,到1998年达到了高峰,有1018吨,但随后产量迅速下降,1999年为620吨、2000年仅为110吨,2001年以后基本绝迹湖中,再没法一网网捕捞了。

  杭州市场难见冰鲜银鱼

  记者走访了几个超市和农贸市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散装的冰鲜银鱼在售,塑封包装的倒有,价格在53元/斤左右。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冰鲜银鱼大部分都做出口。

  苏州丰民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伯明已做了18年的银鱼加工业务,他告诉记者:“银鱼加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冻,一种是无菌处理。其中,无菌处理的可直接生吃。单冻则是将刚捕捞收购来的银鱼用清水漂洗后速冻,然后存放在零下18℃的冰库内。速冻时,国标要求是8小时之内中心温度(指银鱼内部温度)达到零下15℃。现在的设备好,一般3小时之内中心温度就能达到零下15℃。”

  据王伯明说,品质好的银鱼是不需要添加保鲜剂之类的,品质差点的银鱼,会添加些食用碱之类的保鲜剂,但是要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会影响口感。

  那么,这种塑封包装的银鱼会有什么安全隐患呢?据世纪联华水产采购工作人员说,银鱼干颜色太白并不能证明质量好,有掺荧光剂或漂白剂的嫌疑,鱼身干爽、色泽自然明亮者为佳品。

  其实“甲醛银鱼”不难鉴别。新鲜银鱼是成柔软自然色的,甲醛浸泡后银鱼表皮蛋白质会固化,表皮会变得僵硬发白,所以看到颜色过白,手感较韧的银鱼就要当心了。另外,“甲醛银鱼”炒熟后,嚼如橡胶,用手难以扯断,外表可剥出一层皮状物。

  至于有的银鱼一洗就碎,这是解冻后的银鱼再次上冻导致的。一洗就碎,至少表明了这些银鱼已经很不新鲜了。

  还有一类银鱼增加了保鲜剂,消费者可通过外观和手感来区别。一般添加过保鲜剂的银鱼,看上去特别透明,手感特别滑。而好的银鱼不是完全透明的,手感也不滑。

關於這本相簿
  • 相片張數:1 張
  • 瀏覽次數:9 次
  • 收到回應:0 則
  • 相簿類型:自然觀察
  • 瀏覽權限:公開相簿
            幻燈片播放


U6802P1134DT
20121019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共 1 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