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狀態:    住戶編號:
 的相簿
  的相簿 > 炒股失利來馬投資‧新加坡人養水蛭生財
炒股失利來馬投資‧新加坡人養水蛭生財

(新加坡)一名獅城網絡顧問,去年因為炒股票燒到手,又踫上金融海嘯,為了分散投資,他毅然到大馬投資水蛭養殖場,培育供醫學治療用途的水蛭。




汪建佑(37歲)曾因行銷網站設計獲得2006年“企業精神獎”,但一場金融海嘯,加上之前在股票市場失利,迫使他轉移業務重心。

經一位大馬朋友介紹,他瞭解到水蛭的回報高,因此和弟弟汪建廷及弟弟的朋友蔡忠賢到森美蘭馬口開設水蛭養殖場,不久又在柔佛士乃開設第二個養殖場,共佔地4.5畝(約3000平方米)。

17種水蛭可用於治療

汪建佑指出,他們是在大馬經營水蛭養殖場的第一家新加坡公司,所建立的兩個養殖場有近1000多桶水蛭,平均每桶養1000隻,每只市價0.7元(約馬幣1令吉70仙)。

他介紹,全世界有650種水蛭,只有17種可用於醫學治療。水蛭除了用於整容業和水蛭治療業,許多藥廠也從水蛭中提取水蛭素,做成抗凝血藥物。

他透露,他養水蛭一年內回報率高達三倍,當初投入25萬新元(約馬幣60萬令吉),營業額已達75萬(約馬幣180萬令吉),業務遍及大馬、新加坡、日、韓、中國、土耳其和歐美等地。

“水蛭的利潤高,主要是因為養殖成本低,只需每兩個月喂食一次,4個月後即可收成。”

他披露,有些新加坡人看到養殖水蛭成本低回報高,但又不願自己經營,就向他購買水蛭,由他負責喂養、收成和銷售。每人平均投入5萬新元,一年後可賺回7萬5000至10萬。

他說,目前有10多名來自新加坡的間接投資者,大多是專業人士如律師、工程師,甚至是大學教授。

不過,汪建佑強調說,養殖水蛭並非穩賺不賠。

“馬來西亞當地80%的養殖場生意失敗,因為他們的規模小,且大多將水蛭當魚來養,而我們運用生物科技養殖水蛭,用自己培育的細菌嚴格控制水和環境的質量。”(光明日報)

關於這本相簿
  • 相片張數:0 張
  • 瀏覽次數:15 次
  • 收到回應:0 則
  • 相簿類型:自然觀察
  • 瀏覽權限:公開相簿
            幻燈片播放


 
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共 0 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