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6,874
個住戶交朋友~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上線狀態: 住戶編號:
的相簿
的相簿
>
屏東咖啡紀實
屏東咖啡紀實
1902 年(明治35 年)日本政府在恆春設置『熱帶植物殖育所』,由總督府技師田代安定從台灣北部冷水坑取得日治前僅存的馬尼拉系咖啡種苗,並由日本小笠原輸入爪哇系咖啡種子,進行試作栽培繁殖。當時種植的咖啡品種不單只有阿拉比卡種,也包括各種不同品種,如Robusta(羅布斯塔)和Liberica(賴比瑞卡)種的試作。由於恆春地區的氣候風土相當適合咖啡的生長,自1905 年起便有收穫,1908 年後的產量常維持於一石左右。由於咖啡栽培事業推行順利,1907 年曾在東京所舉辦的勸業博覽會中有台灣咖啡的出現,且於1915 年大正天皇即位典禮中,提到日本帝國重要的產品時,亦提及恆春所產的咖啡,足見當時咖啡產業的興盛。
恆春熱帶植物植育所成立後,總督府隨後又成立港口、高士佛(今牡丹高士村)、
龜仔角(今恆春社頂)等事業地,從事咖啡的種植,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設置時,已有200 株的咖啡種苗,其後又於北部及小笠原島移植咖啡種苗,在1912 年有320 株咖啡種苗;港口事業地也培育出620 株台灣系苗木,其後移植小笠原系種苗500 株,又從爪哇引進種苗900 株,也從小笠原島再買入2000 株種苗,並漸次種植,在1912 年間,已有台灣系種苗800 株、小笠原系種苗2860 株、爪哇系種苗800 株、巴西系種苗160株等;而在高士佛事業地,1903 年移入台灣系種苗1225 株、小笠原系種苗210 株,只是這些事業地多為粗放式經營,任種子自然掉落發芽,不但咖啡果實常被鳥獸取食,雖有幼苗持續生長,但規模難以持續或擴大(李宛凌,2007)。
1912 年起,這些咖啡樹的後代,被帶往台灣東部種植,隨後又再轉進西部地區。
屏東各山區在那時期也被列入咖啡栽植區。目前霧台、三地門、瑪家、泰武及春日等鄉鎮山區,還留有當時的咖啡樹種。之後,咖啡種植因台灣產業發展的型態改變以及缺乏照料而逐漸沒落,連帶地也影響了屏東咖啡的栽植與發展。直到八0年代,屏東地區又逐漸興起咖啡栽植的熱潮。這波咖啡種植潮,使得屏東咖啡栽植突破傳統上咖啡栽植的地理界線,逐漸從中海拔下降到低海拔地區,甚至平原地區例如高樹、鹽埔、萬丹、萬巒、內埔等鄉鎮都可見到一般農田種植咖啡的景況。然而,當時台灣社會還未形成咖啡飲食的文化條件,相關技術也很欠缺,因此未能成為風潮。
九0年代末期,屏東咖啡受到古坑咖啡所帶起的台灣咖啡種植風潮,開始進入歷
史的高峰期。除了中高海拔山區包括德文、泰武及霧台、好茶之外,低海拔甚至平原地區也有咖啡種植,面積也很可觀。低海拔地區種植者多數為檳榔園有意轉作者,期待順著咖啡種植潮,把低產值的檳榔園變成高產值的咖啡園。因而在檳榔樹底下間植咖啡樹,形成獨特景觀,也達到咖啡樹經營所需的遮蔭效果。目前,屏東咖啡栽植可分為高海拔咖啡、中海拔咖啡以及低海拔咖啡三種。高海拔咖啡以霧台鄉的霧台、好茶以及瑪家鄉的瑪家為主,海拔大約在800-1500 公尺左右,樹種大多為日治時期栽種的老咖啡樹,少數為近來族人自行栽植,但因面積有限及運輸的困難,產量相對較少;中海拔咖啡則以三地門鄉的德文及泰武鄉的泰武為主,海拔大約是400-800 公尺左右,這一帶是目前屏東咖啡的最大宗,產量也最多。因為咖啡帶來的高產值效益,也吸引族人紛紛投入咖啡的栽植,目前三地門鄉除了德文以外,185 線道(沿山公路)沿線村落,包括青山、口社、賽嘉、三地、達來等都有栽植。泰武鄉除了泰武之外,武潭、佳平及萬安等村也有栽種,其他位於中海拔區的原住民鄉鎮,例如來義、春日等鄉,也有零星的咖啡樹栽植,但產量稀少,還不足以成為『產業』。
(一)德文咖啡
屏東縣的咖啡產地,主要分佈於三地門鄉德文村及泰武鄉的泰武村。德文村位於
海拔八百公尺的高山,是排灣族和魯凱族交會的部落。由於氣候和土質適合種植咖啡,日本人曾在此大量種植阿拉比卡品種的咖啡樹,可以外銷日本且還曾經獲得世界競賽銀牌獎,可惜後來因太平洋戰爭,台灣咖啡產業因而中斷。戰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委員會將大部分經營咖啡的日本企業移走,使得台灣咖啡產業逐漸沒落。在1947年後,民間在屏東與台東恢復少量栽培,1955 年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補助下,重新於雲林經濟農場試驗並種植咖啡,並在斗六設置咖啡工廠;然而,後來因美援中斷,世界咖啡收成過剩,工資成本增加,台灣咖啡事業又趨於停滯。
直至1991 年,雲林古坑一帶再度開始栽植咖啡,並推出咖啡品牌,咖啡種植事業
又逐漸恢復生機。近幾年,三地門鄉公所也為了振興部落產業,積極推動德文咖啡的種植。目前,在海拔八百公尺的德文山區所種植的咖啡樹都為日治時期遺留,約有50130公頃。這幾年,在鄉公所及地方人士的經營下,不斷的在咖啡技術上突破,期望咖啡豆的品質能為大眾所接受,而成為獨特的『德文咖啡』。
三地門鄉除了德文部落有栽種咖啡之外,青山村、口社村、三地村、達來村也都
有零星的咖啡樹栽植,但其中栽植面積最大的還是德文村,因此三地門鄉所出產之咖啡仍都以德文咖啡為行銷品牌。
(二)泰武咖啡
目前泰武咖啡栽種面積約為97 公頃,產量約32 公噸。主要產區為泰武村,栽培品種為阿拉比卡種咖啡,為屏東地區目前咖啡種植量最多的地區。產期受地形及緯度影響,泰武鄉低於500 公尺以下種植區最早開花結果,約於2 月開始,越往高地至2000公尺則越慢進入產期,每年10 到12 月是咖啡豆採收期。過去幾年採收後的咖啡豆經烘焙處理後,參加了多次的評鑑會,普遍受到各界的好評,也使得泰武咖啡在市場上逐漸打開知名度。泰武村於2006 年在萬巒地區農會輔導下成立了泰武咖啡產銷班,開始有計畫的推廣咖啡產業,也辦理多場的咖啡產業輔導課程,包括咖啡栽植、採收、分類、脫皮、脫殼等各項處理作業;並協助輔導咖啡行銷與展售。經一系列改進措施,咖啡品質明顯提升,年產量亦趨穩定,產品價格也表現持穩。2007 年泰武咖啡產值約為36 萬元 ,但2009 年因受莫拉克風災影響,產量下降,收穫未如預期。目前,泰武鄉咖啡分佈於泰武、佳平、武潭及萬安等村,其中以泰武村最具規模。根據調查顯示,泰武村共有咖啡農60 戶、栽植總面積為66.9815 公頃、咖啡樹有1136160 株、年產量為21356 公斤。產量與面積居次的是武潭村,共有咖啡農 26 戶、栽植總面積為23.352 公頃 、咖啡樹有70150 株、年產量為10380 公斤;產量第三的是佳平村,共有咖啡農10戶、栽植總面積為5.882 公頃、咖啡樹有10400 株、年產量為 605 公斤;產量與面積最少的是萬安村,共有咖啡農1 戶、栽植總面積為0.96 公頃 、咖啡樹有2500 株、年產量為 300 公斤。泰武鄉大部分的咖啡農採自產自銷方式,少數則交由咖啡商收購。
關於這本相簿
相片張數:0 張
瀏覽次數:76 次
收到回應:0 則
相簿類型:自然觀察
瀏覽權限:公開相簿
幻燈片播放
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共 0 張